events 演出

(1月6日是崑曲藝術家張繼青老師逝世兩週年。本文為胡芝風於2023年10月24日在顧衛英工作室“《一脈傳承》張繼青表演藝術研討會(崑山)"上的發言,以此深切緬懷敬愛的繼青老師。胡芝風: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、一級演員、中國戲曲表演學會名譽會長)

張繼青是崑曲史上演員中的佼佼者。今年是她逝世兩週年。當年我們都在蘇州工作,我時常有機會看她的演出,她是我十分敬佩的崑曲表演藝術家。

《鑑湖女俠》是由江蘇省崑劇院編創的崑曲劇目,為紀念辛亥革命七十週年而作,1981年10月在南京首演 。 全劇共七場: 《 慶官》《去國》《海誓》《闖府》《聚義》《被捕》《殉難》。 編劇冬苗,導演劉衛國,助理導演吳繼靜,音樂設計錢洪明、許曉明、戴培德,佈景設計潘中英、餘邱敏。 張繼青(扮秋瑾)、王亨愷(扮王廷鈞)。 (選自吳新雷主編《中國崑劇大辭典》)

 

更多詳細精采內容,請點選此連結瀏覽,謝謝。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jcTusgrH7E9o3kQVezzrWQ

 

來源:青出於蘭

每當我一有演出任務,我總是提前兩個多小時進化妝間化妝扮戲。開演前一刻鐘,我一定會穿好服裝,在穿衣鏡前從頭到足檢查一遍,悄悄走到舞台旁側,站在那裡靜靜地等候大幕開啟。“早扮三光”,“晚扮三慌”,這是我四十年來的工作體會。候場時我從不就座而候,因為坐了熨燙好的服裝會起皺褶,一上台在燈光下,觀眾會看得清清楚楚,有損於人物造型。作為一個對自己塑造的角色有些要求的演員,對角色穿什麼服裝,帶什麼頭面,著什麼顏色的彩鞋,都要予以重視,哪怕是頭上戴的花,腰裡系的汗巾,都要符合角色的需要,不能信手亂來,見什麼新,見什麼好看,就穿戴什麼。

從1952年7月,一個夏日的傍晚走進無錫福安戲院後台,充當一名“民鋒蘇劇團”學員起,已整整三十九個年頭,江南人過生日有個傳統習慣,“做九不做十”,以示吉利,那我算從藝四十年了。但願自己在藝術生涯的最後階段,能再塑造一兩個古代婦女的美好形象,在昆劇事業上能再上一層樓。

浙江日報 /1986-10-28/ 作者:程曙鵬

 

她剛從法國巴黎歸來,由北京飛抵杭州時,已是萬家燈火。顧不上進餐,便直奔勝利劇院,終於趕上了“南北昆劇群英邀請演出”的開幕式。第二天(二十四日)上午,立即投入了緊張的排戲。她,就是江蘇昆劇院副院長、著名昆劇演員張繼青。

講座簡介

 

本系列主要介紹了崑劇老旦藝術及傳承,首先,王老師結合自己幾十年的表演經驗,指出崑曲表演的幾個注意點:一是發聲,要正確注意使用真假聲。 老旦發聲寬厚,多用真聲;二是念白,無音樂襯托處更要字正腔圓;三是唱腔,要以聲傳情。 王老師在講座其間配合典型戲段做現場表演。 她珠圓玉潤的嗓音和流暢到位的動作,讓人不得不讚歎“寶刀未老”。

-《一代傳人繼雅豐神》宣傳片-

 

“繼”字輩,是新中國建立初期蘇崑招收的第一批學員。 他們和蘇崑的發展幾乎同步,蘇州“繼”字輩與同時期的上海昆大班、浙江“ 世 ” 字輩這一代傳人中,湧現出 了 十多位出類拔萃的一流和超一流的崑劇表演藝術家。 張繼青先生,就是這批超一流藝術家中的代表性人物,也是“繼”字輩中的南昆傳人典範。

更多詳細內容,請點選此網址瀏覽,謝謝。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CGr-bbPu4nElu7L2kRgjAg

 

來源: 江蘇省蘇州崑劇院

 

 

第 1 頁,共 3 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