報摘 | “蘇州公主”從巴黎趕來

浙江日報 /1986-10-28/ 作者:程曙鵬

 

她剛從法國巴黎歸來,由北京飛抵杭州時,已是萬家燈火。顧不上進餐,便直奔勝利劇院,終於趕上了“南北昆劇群英邀請演出”的開幕式。第二天(二十四日)上午,立即投入了緊張的排戲。她,就是江蘇昆劇院副院長、著名昆劇演員張繼青。

 

張繼青先後赴意大利、聯邦德國、日本演出過,均獲極大成功。最近,又在巴黎秋季藝術節參加演出,又獲圓滿成功,被譽為“蘇州公主”,她的表演“使人聯想到西方哥特式的雕塑”。

 

她走上藝術之路,是從杭州大世界游樂場開始的。一九五三年,她十六歲,在蘇州民風蘇劇團當學員,實際只打雜。當劇團來杭演出時,臨時讓她頂替演《卓文君》中的丫環。張繼青匆匆學會了寫在香煙殼上的四句唱詞,第一次上了舞台,從此開始了漫長的藝術生涯。

 

時隔三十三年,張繼青兩度來杭演出。今非昔比,她已成了昆劇界的名演員,舊地重演,分外激動。張繼青赴法國前對東道主――浙江昆劇團表示:沒有昆劇《十五貫》救活一個劇種,也就沒有後來各地昆劇團的誕生、發展;沒有昆劇“傳字輩”老師的精心傳藝,也就不會培養出他們這一代有影響的中青年演員。因此,再大的困難也要克服,她一定前來參加“南北昆劇群英邀請演出”。

 

張繼青多次出國演出,看到國外觀眾高度贊賞中國古老的民族戲劇,看到他們被昆劇的魅力所迷醉,看到他們欣賞的給人以美感的真正的藝術,而不僅僅是迪斯科一類的文藝。她由此聯想到昆劇大有希望,但重要的是要有豐富多彩的好劇目和一大批技藝高超的好演員。

 

 

來源:浙江日報